close

  中新社北京7月5日電 題:曹禺之女談《雷雨》:80歲,還不老
  中新社記者 應妮
  今年是曹禺名作《雷雨》上演80周年。曹禺之女萬方日前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回憶父親的生前過往。
  萬方至今記得四五歲時去首都劇場看《雷雨》。“第三幕的電閃雷鳴把我嚇哭了,爸爸一把抄起我,用胳膊緊緊夾著,彎腰埋頭,跑出劇場”,她說多年後回想當時的情境,已經想不起當時的害怕,反而有一種負罪感,覺得自己的哭聲影響了看戲的觀眾。而心中這顆“劇場神聖不可侵犯”的種子,正是父親曹禺給她種下的。
  經典如斯,在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內,《雷雨》成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每年的必演話劇;還被改編成電影、評劇等劇種以多種面貌呈現。正如曹禺所言:“‘雷’代表天上轟轟隆隆的聲音,警醒芸芸眾生;‘雨’代表來自天上的洪水,把大地沖個乾凈。”
  萬方表示,原來不明白的一些事情,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明白了。侍萍說不願意待在這,那她為什麼不走呢?除了想看兒子,她其實還想看周樸園。相見的時候,她為什麼要說老爺的一件襯衣袖襟上有個燒破的窟窿,後來用絲線繡成一朵梅花補上?“想明白了這點,突然特別難過。《雷雨》沒變,但你成熟了,《雷雨》展現了更豐富的面目。”她眼中的《雷雨》就像鑽石,“可以有很多切割面,每一面都閃爍著光彩,讓人有一種想重新解讀的意願”。
  儘管《雷雨》獲得贊譽,但曹禺本人在後期卻表示,該戲的結構有些過於戲劇化。萬方說,父親曾跟自己談到過這個問題,他後期對《雷雨》戲劇結構的思考,很可能是因為認為戲劇出現新的變化,而《雷雨》經典的三一律是否已成為局限所在,“我覺得他有一種自我懷疑,這是他性格所帶的成分。尤其經歷過文革之後,他自我否定這種感覺會很強”。
  事實上,由於後來開始擔任各種掛名職務,如主席、院長之類,一定程度上致使曹禺後期鮮有有影響力的作品問世,晚年的曹禺自己也很苦惱這個問題,甚至曾為寫不出好作品難過,“不只我父親,像他們這一代的文人都是這樣的經歷,這或許和當時的環境有關。心靈的自由最重要,若失去了這樣的環境,大概生命就會枯萎,創造力亦隨之消失。”萬方回憶,由於經歷文革,父親甚至特別羡慕衚衕中掃大街的老太太,“他恨不得我們一字不識。至於他後期創作的《王昭君》,則從未跟我談起過,現在演出的也很少。”
  曹禺以話劇知名,萬方從小受熏陶,但其第一個話劇劇本卻是寫於2006年的《有一種毒藥》,頗顯得有些“大器晚成”。頂著“曹禺女兒”這一特殊身份,萬方說:“很多人都問我,作為曹禺的女兒是不是感覺有壓力,以前我一直覺得沒有。後來我才發現有。這壓力使我直到五十歲才寫出話劇。其實就是因為父親的話劇成就在那裡,讓我不敢寫,直到自己覺得有了足夠的寫作經驗才敢嘗試。”
  她透露,目前正在改編《雷雨》,緣起是受到濮存昕的啟發,“他說其實《雷雨》可以再寫,以周樸園為中心”。在北京人藝的第三版《雷雨》中,繁漪是絕對的主角,而萬方希望自己能有所改變:“周樸園過去是當作資本家來寫的,但他作為一個人的價值,在今天可以有不同的認識。”
  “我一直相信,衡量一個作品的好壞只有一個標準:時間。是時間在給予作品生命。80歲!《雷雨》還不老,依舊吸引著今天的人們走進劇場觀看,吸引著今天的戲劇人去演繹。”她說。(完)  (原標題:曹禺之女談《雷雨》:80歲,還不老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x49lxsxs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